近日,关注到一则新闻:一位患者睡觉时突然大声嚎叫、拳打脚踢,醒后说他当时正在做梦,梦见一只狗在攻击他。医生介绍,这是明显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倘若症状长时间无法缓解,后期可能会逐渐发展成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
有家长就在留言里表示:我们家孩子小时候睡觉也一惊一乍,长大了就没有了。
有孩子的家长应该会知道,孩子睡觉时,常常会出现“一惊一乍”的现象:明明看起来睡得很好,突然小手就向上举起,很快又缩回去,有时胳膊腿还会抽动。这就是“惊跳反射”。
这是由于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仍然局部活跃,从而产生间歇性的抽动。惊跳反射往往在宝宝出生后3-5个月内消失。如果长期没有消失,家长应引起警惕,带宝宝看一下儿科医生。
还有家长在留言里表示,为什么孩子大了以后,也会在睡着后突然抖动一下?
其实,不光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即将进入梦乡时,身体突然就像触电般地抖了一下,或者不由自主猛地踢一下,然后瞬间被惊醒!
这是一种临睡肌抽跃症,也叫“入睡抽动”,就是在刚刚入睡不久,一种无意识的肌肉抽搐。不过这种抖动一般不会影响睡眠,翻个身,继续睡就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劳累、紧张、压力大、缺钙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抽动的发生。所以在不影响睡眠质量(如失眠、出现头痛头晕)的情况下,家长们是无需过度紧张的。
小编发现,只要一说到孩子的睡眠,部分家长就很焦虑:
孩子的睡眠周期不够,会对他有影响吗?利用周末补充一下睡眠,也可以吧?
……
今天,咱们一起来聊一聊“睡觉”这件事情↓↓
不同年龄睡多久合适?
我们好像都有一个疑问:人到底睡多久才好?有专业机构推荐各年龄段人群的睡眠时间分别是:
0-3 月的新生儿:14~17 小时
4-11 月的婴儿:12~15 小时
1-2 岁的幼儿:11~14 小时
3-5 岁的学龄前儿童:10~13 小时
6-13 岁的学龄儿童:9~11 小时
14-17 岁的青少年:8~10 小时
18-64 岁的成年人:7~9 小时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7~8 小时
其实,睡眠时间足够是一方面,睡眠质量也很重要。
送给家长 4 个妙招,可以简单判断孩子是否睡了一个好觉:
◆ 入睡较快,30 分钟之内;
◆ 中途很少醒来,或醒的时间很短,不超过 5 分钟;
◆ 早晨不赖床;
◆ 白天精力充沛。
如果这 4 条都满足,那就别纠结啦。
几个睡眠误区家长需了解
一
给孩子穿很多或盖太厚
春季天气变化多端,忽冷忽热!很多家长怕孩子冷,睡觉时给孩子盖得严严实实,或是穿上较厚的睡衣。
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常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症状,叫“蒙被综合征”。“蒙被综合征”会引起孩子缺氧、高热、大汗、脱水,严重的甚至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部分家长、尤其是个别老人,宁愿孩子热出汗,也不能让他冷着,可这时候,热比冷更危险!
二
利用周末补足睡眠
每到周末,有些年纪较大的孩子会趁机“补觉”,日上三竿才起来。这样非但不能神清气爽,反而脑袋昏昏沉沉。
有专家向我们解释道:
当睡眠不规则时,人的整个身体就会进入无规则状态,食欲低下、恶心、变得抑郁,或是无法集中精力。
一定不要一整天在床上处于昏睡状态,连续15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还可能让人难以入眠。
因此,周末不建议蒙头大睡到中午。最好的方式是:先和平常一样起床,吃个早餐,再去补个觉。
三
为睡好觉紧闭门窗
事实恰好与此相反,保持空气的流通,才能让孩子睡个好觉!
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在通风好的房间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更低,这意味着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效率提高和醒来次数减少。
因此,一定要流通的空气!如果实在觉得冷,那就给窗户留一个小缝儿!
四
给年纪较小的孩子睡前泡脚
睡前泡脚虽然对大人有益,但却不适合儿童。如果孩子的脚不是很凉,就没必要泡脚。
因为,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家长可以制定睡眠方案
要为孩子定制完美的睡眠方案,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睡前的准备,以及叫醒孩子的方式。
睡前准备
《睡眠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睡眠不仅仅只有在床上的入睡时间,同时也包括入睡前后的90分钟。前后的这两个90分钟,是达成高质量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往往被我们忽略。
因此,想要让孩子拥有好睡眠,入睡前的准备很重要。
1
关闭电子产品
孩子即将入睡前,就不要再给他看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了。电子产品屏幕的蓝光,会让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眠。
2
控制好光线
我们的生物钟,是根据对光线的感知,来进行工作的。也就是说,入睡时间到了,调暗光线,就会不自觉地进入昏沉状态,大脑和身体也会逐渐进入睡眠的状态。
如果孩子害怕,不敢关灯睡觉,那么建议将房间内的灯光调成暖黄色,可以提供给他一定的安全感。等孩子睡着后,再关灯。
3
整理好睡眠状态
可以让孩子睡觉前整理好自己的书包,避免第二天出门手忙脚乱。
另外,家长可以让孩子决定第二天上学穿什么鞋子、衣服,并摆放在一旁。避免孩子惦记琐事,影响睡眠质量。
让孩子提前做好入睡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这样他们就能足够安心地钻进被窝入睡了。
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对温度、湿度比较敏感,这就需要家长使用辅助工具,比如空调、加湿器等帮助孩子入睡。
有的孩子对噪音比较敏感,这就需要家长达成共识,帮助孩子营造安静的入睡环境。或者睡前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钢琴曲等放松精神。
叫醒方式
面对不愿起床的孩子,家长千万别再这样叫孩子起床了:
以上这几种叫醒方式都属于“杀伤性叫醒”。短期看似有效,长期危害则很大。
凡是激烈的砍断睡眠过程(用惊醒的方式切断大脑的启动过程,让人立即恢复意识),使用过大的声音,或者不间断的噪音,以碰触对方身体,剥夺睡眠安全感等,都是“杀伤性叫醒”方式。
这种粗暴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极糟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当孩子在极短时间内猛然清醒,其负责思考与自我控制的大脑皮层区域,因突然进入工作状态极易形成误判,让孩子切换到哭闹、烦躁等生气模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起床气”。
经常“杀伤式叫醒”,孩子会出现下列现象:
家长可以用以下方式,唤醒孩子:
一
光线唤醒孩子
如果你家有可调光的台灯,家长可以逐渐调亮台灯,光线会替你叫醒他的。
因为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是被光线叫醒的。光线会唤醒视觉系统,由它传递信号给潜意识,并叫醒脑部,启动四肢,这是最自然的一种醒来方式。
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台灯,缓缓地拉开窗帘,也一样有效。
二
轻抚唤醒孩子
对于那些睡得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但切忌一定要温柔、轻缓。而且抚摸的顺序要从手开始,然后到小臂、上臂、脸颊……如果被子盖得厚,就隔着被子触碰手部或小臂。
当孩子缓缓蠕动并睁眼时,微笑注视他,说声“起床喽!”要注意,你的手最好是温暖柔软的,冰冷僵硬的手会有反效果。
三
音乐或故事唤醒孩子
家长们可以选一些舒缓的乐曲,通过听觉系统传达信号给孩子脑部,叫孩子醒来。
如果有一些特殊环境音,比如清脆的几声鸟叫,小溪潺潺等也不错哦。
四
提前约定的方式唤醒孩子
前一天晚上告诉孩子,明天早晨你会及时叫醒他,让孩子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如果孩子已经习惯由你叫起,则不须特别提醒。
但如果时间改变,家长最好还是说一句:“明天我会早半个小时叫你哦!”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很多保健专家建议,人起床时,最好先睁眼躺十分钟,再坐起来,有助于身体健康。所以,家长也不用刻意要求孩子在你下达指令的那一刻就起来!
转自 :首都教育
来源: 健康北京
版权声明: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sip-server.cn/3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