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靓丽的主播、新款电子设备、二次元风格的服装、震耳欲聋的电音……不久前,一年一度的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落幕。这场“宅文化”的“春节联欢晚会”,让身边的“御宅族”亢奋不已。有的观众克服出行焦虑、千里迢迢赶到上海,或许只为与展会上的“小姐姐”留下一张合影。
宅,这个原本表示居所的汉字,流传到日本以后,生发出新的含义。宅不仅是一个地点,更成了一种行为,一种姿态,一种生活方式。自诩为“御宅族”的群体不断壮大,与“宅”有关的活动衍生为新兴文化。
宅文化在大众生活的落地生根,与消费社会的形成密不可分。随着服务业的高度分化,越来越多原本需要人们亲力亲为的事情,都能够得到专业化的替代。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御宅族”,可以在家上班,在家与世界交流,在家完成一切生理所需。
“御宅族”需要吃饭,于是有了外卖;“御宅族”需要娱乐,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动漫;“御宅族”需要排解内心的寂寞,不仅有社交软件可以解决,还少不了虚拟人物的陪伴。去年,日本一名35岁男子宣布与电子偶像初音未来“结婚”,还花了200万日元举办盛大的结婚仪式,引发舆论一片哗然。科幻作品中人类与机器人结为伴侣的想象,也许在未来会变成现实。
忧心忡忡者自然有之。“宅男”是一个自嘲与贬抑兼而有之的词语,他们缺乏运动和光照,皮肤苍白,身体消瘦,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概。毋庸置疑,那种目光迷离、高度近视的“御宅族”确实令人担忧。
然而,强盛的“宅文化”,总是无微不至地考虑到“御宅族”的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健身场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兴起,各种各样教人在室内空间锻炼的教程在网上传播,“御宅族”实现了足不出户强身健体的愿望。游戏“大神”和健身达人这两个标签,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再是必然的矛盾。
从深层次里看,“宅文化”改变的是人们的社会交往习惯。因为太多活动不需要出门就能完成,久而久之,一些年轻人感慨自己“社交恐惧”,去就近商场购物就算出远门了。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老朋友,哪怕天天在社交工具上聊天,实现一场线下聚会的频率,恐怕要以“年”为单位来计算。
“宅文化”依托于技术,但技术如同潮水,涨潮和退潮并不完全取决于少数人的意志。前两年,在ChinaJoy上最流行的词语是VR(虚拟现实技术),而到了今年,最受人追捧的概念无疑就是5G了。技术改变生活,但不是每一种技术都会真正影响时代潮流。只有不断试错,不断优化细节,才能进化为真正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前沿技术。
科幻电影《头号玩家》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虚拟生活超越现实世界的情境。也许这种“御宅族”当家做主的世界,离当下的我们为时尚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深度介入,那种人类从利用环境、破坏环境、改造环境到重新“制造”虚拟环境的社会,很可能是未来潮水的方向。
对于“宅文化”,不妨收起嗤之以鼻的不屑。只有宽容“宅”,才能更好地了解“宅”。在这个问题上,倾听年轻人的声音,就是倾听未来的声音。
(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版权声明: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sip-server.cn/22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