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在于经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进步就会推动人类思想的前行,这就促使了人类的思想越来越独立。
思想的独立就会涌现出新一轮特性的人群,在一定时期内这类人群的聚集就形成了一定地域内的社会风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特定时期下的社会风俗吧。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先驱者,从远古到现代化的今天,从钻木取火到手工制作,从大机器生产再到电子化设备,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为什么以上篇幅要一再地强调这种观点呢?因为接下来要讲述的旧时广东一带的一种特定人群的形成就与这种链式效应有着极大的关联。
不知大家可否曾听说过“自梳女”这类人群,它是旧时广东一带的特殊女性群体,其实除了广东本地人对他们有些了解之外,许多外地人真还是头一遭听说这类人群呢!
那咱们作者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自梳女的由来、发展和演变吧。
自梳女自何而来十年前的12月末的一天,在广东,有一座名为“冰玉堂”的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了,博物馆的程丽丽一般都是为了纪念一些有纪念价值和意义的人或事物的。
那么这个冰玉堂的成立是为何而念的呢?没错,它就是为了纪念那群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自梳女”而建造的,而这个博物馆的选址,其实就是当初自梳女们养老院的所在地。
根据史料可考,自梳女形成为清末年间的历史交替节点。
那个时候的广东沿岸,广州、番禺、南海、佛山、中山、肇庆等多地的居民都开始主要以蚕丝业为生,这类手工业当时作为新兴崛起的产业,前景是一片大好。
作为一项需要大量手工输入的细活,女性们从事丝丝业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心灵手巧的每家每户的女儿身们都通过自己的巧手在缫丝业立足,自己谋生,有了以往从来不曾有过的自己的独立经济能力。
这样的时代跨越式的进步,对于广东女性,甚至对于当时全国的女性来说都是十分能够鼓舞人心的。
因为旧时社会的女性地位实在是低下,他们大豆被视作是男人的附属品,似乎生来就是为了以后出嫁,为男性生儿育女才有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价值观在封建社会中根深蒂固。
随着清政府的最终灭亡,随着民国时期一些民主新思想和新生产技术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女性,迎来了自己的生活新机。
而为什么说广东一带的女性首先接触到了这种新生的机会呢,一来,广东一带的地理位置是处于有利地位的,沿海口岸的便利交通使得他们能更快于内陆地区掌握当时口岸传来的新消息和新思想。
再者,沿海地区本就是鱼米之乡,养蚕缫丝这类产业在这里发展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女性独立思想的崛起手中掌握了经济权,就有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桨舵,以往被视为男性依附品的广大女性同胞们不愿再受那份婆家的屈辱和丈夫的打骂,不愿再时时刻刻苦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所以她们决定站起来,决定为自己而活。
其实当时女性的独立思想放在现代社会来说也是感同身受的。对于如今社会的优秀女性而言,她们独立、有能力,对外在职场上能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从而获得对应的独立报酬。
对内就完全有能力顾好自己的小生活,赡养好自己父母,所以她们选择活得更自由,除非能遇到心动不已的爱情,否则,结婚,对于独立女性来说,更像是一种捆绑和束缚,而又有谁愿意从自由的大草原跳入柴米油盐的琐碎泥潭之中呢?
虽然当时的广东一带女性还稍稍不如如今社会女性的自由潇洒,但她们敢想敢做,敢于走出那一步尘封千百年的固有思想,就已经是一种非常值得令人尊敬的飞跃了。
但是那时候对于成为不婚主义的自梳女,又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形式典例,类似于礼成确立之类的意思。
从相关史料方面,作者了解到,立志不嫁的自梳女不同于那些在出嫁时就要将长长的辫子梳成发髻的女性,他们的发髻是需要自己动手盘起来的,自梳,也就是取自于这层含义。以上作者所叙述的拥有独立思想的女性自主选择成为自梳女是绝大多数的情况。
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其实还是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才选择成为自梳女的。这类人十分相信算命先生所说的自己命数里不宜出嫁的算法,于是才会被迫成为自梳女。
还有一部分女性是出于反抗心理,当时的婚姻多数是要奉父母之命的,而有些早已有了心上之人的女性若是父母所指婚配不如自己的意,那他们就干脆选择终身不嫁,也不愿意嫁给一个除了有情郎以外的男人。
自梳女的有关风俗虽说自梳女在清末民初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思想的进步,但当时的其他人对于这类人群还是有着十分异样的眼光和严苛的限制的。
比如,女子一旦选择成为自梳女,就要保证自此一辈子都要保守童贞,一旦失贞,就会被抓去浸猪笼以表惩罚。
再来,因为自梳女选择了终身不嫁,所以他们是要始终住在娘家里的,平日里无聊之时,可以到自梳女们聚会的专用场所“姑婆屋”去找姐姐妹妹们聊天解乏。
但是等她们年老了以后就不能再回娘家住了,只能住在“姑婆屋”里,因为自梳女是不允许死在娘家的,死后也更不允许葬在娘家的祖坟里的。
因为没有家室,平日生活里难免有觉得孤苦的时候,所以旧时的自梳女通常都会有自己的信仰,他们多数信仰观音,因为观音在中国民间多有贞洁美好的形象。
自梳女自清末产生,到民国初年的最鼎盛,再到随着手工业生产的没落而渐渐地缩小了人群,但其实,相信无论是笔者本人还是书卷前的你们,都十分欣慰于旧时这类女性的出现。
它标志着中国独立女性的风潮崛起,也是新社会下妇女解放思想的引领思潮,它象征着女性掌握自我命运的抗争,作为旧时封建文化的缩影,是有极大的积极意义所在的。
版权声明: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sip-server.cn/15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