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文明由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之后的一个阶段。它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存在长达一千多年。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帝国建立。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395年)两个阶段。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实行永久分治。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
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今天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的古称。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依山傍海的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城。伊斯坦布尔在其存在的历史之中曾拥有过很多个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受该市统治者的文化、语言和宗教所影响。
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的罗马帝国时代,拜占庭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自324年起,君士坦丁大帝大兴土木,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旁修建新都。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的首都迁移到了拜占庭,并将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意为“君士坦丁之都”。从此,这个城市开始了它辉煌的千年历史,君士坦丁的名字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
12世纪左右绘制的君士坦丁堡主要建筑与地形图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其后的数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7世纪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上已同早期罗马帝国大不相同,因而历史上称为“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便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当罗马灭亡的时候,拜占庭王朝依然强大如初,并且在此后100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文明之一。君士坦丁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是东罗马帝国历经千年不亡的重要原因。在公元12世纪时,君士坦丁堡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对于那些深受异族侵略者威胁、依靠拜占庭王朝才能生存的小国来说,它就像是一座海上的灯塔,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1204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统帅为了奖励骑士们的战功,竟公开下令部下可以在一周内在城中实施任意的烧杀抢掠。十字军还在拜占庭的领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西方的封建领主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对土地上的居民进行残酷压榨。拜占庭帝国仅剩巴尔干半岛一小部分土地和小亚细亚某些领土。直到1261年,它才收复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复国之后,领土已大为缩小,只包括小亚细亚西北角、色雷斯、马其顿、爱琴海北部的一些岛屿和伯罗奔尼撒的一些据点。君士坦丁堡的政权更无昔日之盛,它对各地区的控制已相当松弛。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统兵攻占这座设防坚固的古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声势显赫的奥斯曼帝国,并定都于此,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并定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至此结束了作为历代王朝首都1600多年的历史。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这些旧名现时仍然是某些国家活跃使用的名称。西方学者们习惯上将基督教治下(330年至1453年)的该城称作君士坦丁堡,而将此后伊斯兰教治下的城市称作伊斯坦布尔。除这些名字之外,伊斯坦布尔亦曾被称为“新罗马”或“第二罗马”,因为罗马帝国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城建立了罗马帝国的纯正基督教首都,以抗衡仍有大量异教徒充斥的罗马城。伊斯坦布尔亦别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因为该市的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于七座山丘上,以与罗马的七座山丘相映衬。这七座山丘在市徽内以七座清真寺代表,每座山上一座。由于伊斯坦布尔在整个中世纪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和丰厚的财富,所以伊斯坦布尔的另一个别名是“众城市的女王”(Vasileousa Polis)。
君士坦丁堡以其宏伟建筑而闻名。著名的建筑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大皇宫、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和黄金城门,大道与广场在其间星罗棋布。在1204年和1453年两次被劫掠之前,君士坦丁堡还保存着为数众多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在被奥斯曼帝国攻克之时,该城已经逐渐破败,但在此后得到了迅速的复兴与发展,并于17世纪中叶再次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索菲亚大教堂
伊斯坦布尔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欧洲体育之都。该市的历史城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版权声明: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sip-server.cn/143463.html